為什麼要關注 Z 世代?
隨著 Z 世代(1995 年後出生)逐步成為職場主力,企業正迎來一場人才管理的結構性轉變。這一代人從小接觸數位科技,習慣即時互動,重視自我實現與價值認同。他們渴望在工作中獲得 意義感,同時也期待 自主權 與 尊重。
對主管而言,Z 世代的加入既是挑戰也是機會。若能理解並引導他們的動機,將能為組織注入創新能量;若管理方式仍停留在傳統命令與控制,則容易導致員工倦怠與流失。
同理心:理解與信任的基礎
同理心不只是情感上的共鳴,更是一種管理能力。它讓主管能夠站在員工角度思考,理解其價值觀與需求。對 Z 世代來說,主管展現同理心的方式包括:
-
傾聽並回應:願意花時間了解他們的想法,並透過重述或追問展現理解。
-
支持而非批評:在員工遇到挑戰時,給予鼓勵與資源,而不是單純指出錯誤。
-
尊重差異:承認新世代的工作方式與過往不同,並將之視為改進的機會。
當員工感受到被理解與尊重,心理安全感自然提升,更願意表達意見與承擔責任。
自主性:激發責任感與創造力
Z 世代員工重視掌控感,他們希望能決定「怎麼做」而不是單純接受指令。主管若能給予適度的自主性,將能大幅提升其動力:
-
明確目標,放手執行:設定清楚的績效標準,但允許員工自主規劃過程。
-
提供選擇權:在時間安排或工作方法上給予彈性,展現對能力的信任。
-
允許試錯:鼓勵嘗試新方法,並將錯誤視為學習的過程,而非失敗。
自主性並非「放任」,而是透過框架與支持,讓員工在責任感中發揮創意與效率。
結合同理心與自主性的管理策略
單靠同理心可能導致過度寬容,單靠自主性則可能淪為放任。最佳策略是兩者並用:
-
定期一對一對話:以同理心了解員工需求,再透過自主性賦予成長機會。
-
教練式提問:如「你覺得還有什麼更好的做法?」啟發員工思考,強化責任感。
-
回饋循環:即時給予正向鼓勵,並針對改善空間提出具體建議,讓員工在安全環境中持續成長。
-
共創專案:邀請 Z 世代參與專案設計或流程優化,讓他們在自主性中體驗貢獻感。
結語:從管理到啟發
Z 世代員工帶來的不只是新挑戰,更是企業轉型的契機。主管若能以 同理心建立信任,並以 自主性激發責任感,不僅能提升員工動力,更能打造具創新力與韌性的團隊。
最終,管理的核心已不再只是「控制」,而是「啟發」——讓新世代在舞台上發揮潛能,同時推動組織持續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