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職場時刻,你該怎麼辦?

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職場時刻,你該怎麼辦?

每天都很努力,事情也都做得差不多到位,可是總感覺:

  • 明明知道該怎麼做,卻就是推不動…

  • 每件事都想做好,但哪件事都無法做到「好」

  • 面對上司與下屬的壓力,時間與能量已經撐到極限

  • 做完一整天,回頭看又覺得:「我到底完成了什麼?」

這就是卡關感:不是你能力不足,而是你已經用盡現有資源,卻還不夠

它讓人焦慮、懷疑自己,甚至懷疑這份工作的意義。


如何破解「卡關感」的 4 步驟

 Step 1|先停下來,用「情緒代碼」辨識卡在哪裡

不是所有卡關都是同一種卡。有些是情緒卡、有些是人際卡、有些是制度卡。

🔹問問自己:「我現在最重的感覺是什麼?」
是焦慮?委屈?無力?還是覺得被壓榨?
寫下那個字,這是你破解卡關的鑰匙。

📌小工具建議:情緒溫度計 / 情緒清單詞卡,幫助覺察內在狀態。


Step 2|明確釐清:你是「卡在行動」,還是「卡在選擇」?

🔸 行動型卡關:知道要做什麼,卻拖延、不想動
🔸 選擇型卡關:不知道怎麼選、選了又怕錯

✅ 如果是行動卡關:你需要的是能量管理與拆解任務
✅ 如果是選擇卡關:你需要的是釐清選項與風險評估

📌實用技巧:

  • 用 ChatGPT 幫你拆任務、生成行動清單

  • 用「決策矩陣」列出選擇+後果,從模糊變清晰


 Step 3|重新盤點你手上的「資源組合」

大多數卡關不是沒能力,而是「資源失衡」:

  • 時間不夠多、任務太雜

  • 支援不足、人手不夠

  • 想法很多,沒人討論

這時可以做一張「資源卡表」:

  1. 我有的(專業、工具、人脈)

  2. 我缺的(協助、時間、明確任務)

  3. 我能借來的(AI、同事協助、外包)

📌範例:

  • 任務太多?→ 用 Notion + ChatGPT 拆解優先級

  • 不會設計?→ 讓 AI 幫你寫文案、排版

  • 沒人討論?→ 參加社群,快速獲得回饋


 Step 4|打造「微行動」,先動一小步

卡關時最怕「越想越多,越多越卡」。
設計一個「只花15分鐘」的任務,打破停滯。

✅ 例如:

  • 開個空白簡報,先放一張封面圖

  • 找一個 ChatGPT prompt 試著生成計劃草稿

  • 先寫三行email,而不是寫完整封信

「微行動」會創造成就感,也能重新啟動你的自信引擎。


卡關感,不代表你不夠好,而是提醒你該換一種方式前進。

你不需要獨自解鎖這一切,有時候,只是一個對話、一個工具、一個小小的行動,就能幫你破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