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職場中,我們努力工作,但難免會遇到一些讓人不舒服甚至受傷的情境。這些情境可能來自一句帶性別色彩的評論、同事或主管的刻意排擠,甚至是帶有暗示或侵犯的互動。二性關係困擾、職場霸凌、職場性騷擾,都可能悄悄發生在日常工作裡。當事情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,我們除了依靠制度,還能為自己做什麼?
案例一:不舒服的「玩笑話」
小芳在會議中經常被同事開玩笑評論外表,雖然對方說「只是好玩」,但她心裡卻很不舒服。
👉 建議做法:
-
明確表達立場:「這樣的玩笑讓我不太自在,請不要再說了。」
-
記錄情境:寫下時間、地點、說話內容,未來若需要申訴,這會是重要依據。
-
尋求支持:可以先和信任的同事、人資聊,讓自己不是孤單面對。
案例二:被孤立或羞辱
阿強發現自己常被主管在大庭廣眾下批評,或被排擠在團隊之外,久而久之產生焦慮。
👉 建議做法:
-
先確認事實:這是一次性的嚴厲提醒,還是長期的針對?
-
嘗試正向回應:「我理解您希望成果更好,能否給我具體建議?」讓對方意識到你願意改善。
-
蒐集證據:將公開羞辱的場合、文字訊息記錄下來,避免僅憑「感覺」難以舉證。
-
尋求人資或第三方協助:職場霸凌需要制度介入,記錄愈完整,愈能保護自己。
案例三:曖昧或不當訊息
小慧下班後常收到某同事傳來的曖昧訊息,讓她感到困擾甚至害怕。
👉 建議做法:
-
劃清界線:直接回覆「我不希望再收到這樣的訊息」,讓對方知道界線清楚。
-
保存紀錄:所有訊息截圖保存,不要刪除。
-
盡快申訴:依《性別工作平等法》,性騷擾必須由公司或相關單位受理調查。不要隱忍,因為保護自己才是首要。
給職場人的提醒
-
你的感受很重要:不要因為對方說「開玩笑」就忽視自己的不舒服。
-
紀錄是保護傘:不論是言語或行為,留下文字、截圖、筆記,都是保障。
-
勇敢說出來:不必獨自承擔,尋求人資、主管或外部協助都是必要的。
-
信任自己:你不是「太敏感」,而是對自己的尊嚴負責。
在職場裡,沒有人應該忍受霸凌或性騷擾,也沒有人需要為不當的二性關係互動找理由。當你懂得表達、紀錄、尋求支持,你就在保護自己。
更重要的是,這不只是個人課題,也是組織責任。若你曾經受傷,請相信,你不是一個人,有更多資源和專業課程能幫助你,也能讓職場變得更健康。